川穹体育
川穹体育 > 体育知识 > 大运会志愿者急救知识 急救技能培训:大运会志愿者行动指南

大运会志愿者急救知识 急救技能培训:大运会志愿者行动指南

原创2025-09-06 16:35:48

大运会期间,志愿者需掌握基础急救技能以应对突发状况。本文从急救知识储备、常见场景处理、专业操作流程三方面,系统梳理志愿者应掌握的急救技能与行动指南,确保快速、规范、安全地完成赛事保障任务。

一、急救知识储备:建立基础认知体系

志愿者需优先掌握人体生理结构、常见急症分类及赛事场景风险点。重点学习心脏骤停、中暑、骨折、出血等四大核心急救场景的判断标准,例如通过观察意识状态(如呼之不应)、肢体反应(如脉搏消失)判断心脏骤停。建议随身携带《急救知识速查手册》,标注场馆医疗点位置及紧急联系人。每日赛前通过3分钟情景模拟测试,强化知识记忆。

二、常见急救场景应对:分场景预判处置

运动损伤处理

轻微拉伤:立即冰敷(每次15分钟,间隔1小时)并抬高患肢

关节脱位:用三角巾固定肢体,禁止自行复位

骨折处理:用硬纸板或木板作临时夹板,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

突发疾病干预

中暑急救: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,用湿毛巾擦拭腋下/腹股沟,补充含盐电解质饮料

突发癫痫:保护患者侧卧防咬舌,记录发作时长(超过5分钟立即送医)

三、CPR与AED操作:黄金救援技术

心肺复苏(CPR)标准化流程

评估环境安全后,采用“胸外按压+人工呼吸”30:2比例

按压深度5-6cm,频率100-120次/分钟,按压与胸廓完全回弹

每次操作前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,开放气道时采用仰头抬颏法

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使用要点

开机后按语音提示操作,电极片接触皮肤前需擦除汗液

心电监护显示室颤/无脉性室速时,立即进行电除颤

单人CPR与AED交替使用时,总救援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

四、止血与包扎技术:控制出血为核心

分级止血处理

动脉出血(喷射状):近心端加压包扎(如肱动脉出血用三指法加压)

静脉出血(持续涌出):远心端加压包扎

挫伤出血:环形加压包扎后抬高患肢

创新包扎技巧

四头带法处理面部大范围出血

纱布条螺旋包扎适用于长管状伤口

防水敷料+弹性绷带组合应对潮湿环境

五、紧急转运规范:安全护送要点

担架使用原则

平面转运时头部居中,脊柱保持水平

骨折患者用中立位固定带固定患肢

液体复苏患者保持侧卧位防呕吐物反流

救护车交接流程

填写《急救交接单》时需包含:生命体征(心率/血压)、用药记录、过敏史

现场建立临时观察区,持续监测至医护人员到达

大运会急救培训需构建"知识-技能-场景"三位一体体系。志愿者应重点掌握CPR/AED组合救援、分级止血技术及转运规范,同时建立每日情景模拟机制。通过"理论授课(40%)+实操演练(50%)+案例复盘(10%)"的培训模式,确保90%以上志愿者能在3分钟内完成标准急救操作。特别强调赛事期间需注意防晒防暑对急救操作的影响,建议配备便携式降温毯等特殊装备。
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
Q1:如何快速判断心脏骤停?

A1:观察患者意识(呼喊无反应)、呼吸(无胸廓起伏)、脉搏(5秒内无法触及),立即启动CPR并寻找AED。

Q2:中暑患者可否直接饮用冰水?

A2:禁止冰水灌服,应选择常温含盐饮料(如运动饮料),每15分钟补充100-200ml。

Q3:骨折后如何固定伤肢?

A3:使用硬质夹板固定,绑扎松紧度以能插入2指为宜,避免过紧影响血运。

Q4:AED电极片能否重复使用?

A4:一次性电极片不可重复使用,需在有效期内(通常3年)并定期检查。

Q5:癫痫发作时需要喂东西吗?

A5:禁止强行喂食,应清理周围硬物,记录发作持续时间,待抽搐停止后侧卧防窒息。

Q6:运动损伤后多久可恢复训练?

A6:肌肉拉伤需48小时冰敷+72小时加压包扎,骨裂需X光确认后由骨科医生评估。

Q7:如何处理异物卡喉?

A7: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要点:患者站立,施救者从背后环抱,快速向上冲击腹部。

Q8:赛事期间受伤如何联系医疗组?

A8:通过场馆内急救呼叫系统(绿色按钮)或对讲机报告,同时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。

返回:体育知识

相关阅读

最新文章
猜您喜欢
热门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