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度校运会将于10月15日至17日在市体育中心举行,本次赛事涵盖田径、球类、趣味运动三大类28个项目,设置班级积分赛、师生接力赛等特色环节。现就活动时间、报名流程、项目规则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,助力各班级高效筹备赛事。
一、赛事基本信息与时间安排
本次校运会定于10月15日-17日(周六至周一)在市体育中心主会场及3个分赛区同步开展。每日8:30-17:00为正式比赛时段,各班级需提前30分钟完成场地签到。特别提示:10月12日(周三)14:00将开放线上报名通道,各年级按学号尾数分组抽签确定参赛顺序。
二、报名流程与参赛资格
报名方式:通过"校运会通"小程序完成3步操作(年级选择→班级确认→项目填报),系统自动生成参赛编码。建议提前准备电子版学生证照片。
报名规则:每班必须保证至少30%学生参与,其中女生项目占比不低于40%。跨年级组队需经德育处审批,单项目报名人数不足5人则合并至其他组别。
报名截止:10月12日23:59,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。已报名学生需在10月14日17:00前完成体测确认。
三、竞赛项目分类与规则
(一)传统竞技类
田径项目:100米、400米等12个标准赛项,采用电子计时系统。建议训练时注意起跑器角度调整(前脚距起跑线约2脚长),冲刺阶段保持摆臂幅度在60°以内。
球类对抗:篮球3v3、足球5v5等设置半场限时制(篮球12分钟/半场)。建议采用"双教练+四裁判"协同执法模式,重点监控越位与犯规认定。
(二)趣味运动类
挑战项目:包含"师生接力赛"(3人×4×60米)等6项特色赛制。接力棒交接需在10米缓冲区完成,建议提前进行3次以上模拟训练。
创意项目:"班级拔河"采用三级淘汰赛制,绳索中心需对准起跑线前1.2米位置。建议使用加重式麻绳(直径3cm),每场间隔不少于15分钟。
四、赛事保障与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各班级需配备2名安全员,携带急救包(含冰袋、止血贴等)。建议设置"静息区"供受伤选手恢复,配备AED除颤仪2台。
环保要求: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水杯,鼓励自带可重复使用容器。比赛场地每日进行3次洒水降温(间隔4小时/次)。
涉水项目:10月15日增设"趣味泅渡"环节,需提前完成游泳能力评估(连续25米不憋气通过测试)。
五、奖项设置与荣誉激励
班级总积分=项目奖(60%)+精神文明奖(30%)+创新贡献奖(10%)。积分前三名授予流动锦旗及奖杯。
个人奖项设置"最佳风采奖""进步之星奖"等6个特色荣誉,由评审组根据现场表现即时评选。
师生组增设"金点子奖",对提出有效改进建议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定制纪念品。
六、应急预案与联络机制
极端天气应对:如遇暴雨,赛事将顺延至10月22日(周六)同一时段。建议提前储备200把防雨雨衣及应急照明设备。
设备故障处理:设立"技术支援组"(含3名专业维修人员),重点保障计时系统、计分板等关键设备。
联络通道:总指挥部电话(020-8765),各赛区值班室电话公示于现场导视牌。
本次校运会通过"传统+创新"双轨并行模式,既保留田径、球类等经典项目,又新增师生互动、环保挑战等特色环节。赛事筹备强调安全优先、科技赋能、全员参与三大原则,运用电子计时、智能抽签等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。各班级需重点做好赛前体能强化(建议每周3次专项训练)、应急预案演练(至少完成2次全流程模拟)及宣传动员(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预热内容)。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Q1:跨年级组队参赛需要哪些材料?
A:需提交跨年级参赛申请表(附各班班主任签字)、项目能力证明(如获奖证书扫描件),经德育处审批通过后生效。
Q2:趣味运动项目的申诉流程如何?
A:设立独立仲裁委员会,申诉需在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提交书面材料,经3名仲裁员合议后15分钟内出具裁决。
Q3:如何查询个人参赛编码?
A:登录"校运会通"小程序→我的参赛→查看个人专属编码(格式:2023A-01234)。
Q4:受伤选手如何获得医疗支援?
A:立即联系所在赛区安全员,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,情况紧急者将转送市立医院运动损伤科。
Q5:赛事期间如何获取实时信息?
A:关注"校运会通"小程序推送,每日19:00更新赛事快报;现场电子屏每2小时滚动播报赛况。
Q6:未报名学生能否临时参赛?
A:仅限获得市级以上比赛奖项的往届冠军选手,需提前3天提交申请并参加体测复核。
Q7:如何获取赛事摄影服务?
A:联系宣传组报名(限额50人),配备专业单反相机及无人机航拍设备,拍摄素材归学校所有。
Q8:赛后成绩如何查询?
A:10月20日通过小程序"成绩查询"模块输入参赛编码即可查看,电子证书同步发送至绑定邮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