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活动核心信息解读
北京冬奥组委征文活动以"冰雪之约·共绘冬奥"为主题,旨在通过文字记录冬奥遗产转化过程。投稿需符合以下基础条件:
文体类型包含散文、诗歌、议论文等,单篇字数800-5000字
主题需与冰雪运动、奥林匹克精神、科技赋能等关联
需提供原创声明及作者简介(含200字以内创作理念)
投稿邮箱为beijing2022@olympic.org.cn,邮件标题格式:投稿类型-作者姓名-联系方式
二、投稿流程优化指南
文件格式规范
建议采用.docx或.pdf格式,中文编码为UTF-8。图片需附版权说明,分辨率不低于300dpi。长文建议分章节投稿,每章单独命名文件。
主题深化技巧
• 科技类:结合5G转播、智能场馆等冬奥黑科技展开
• 文化类:挖掘冰雪民俗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路径
• 环保类:分析赛事期间低碳实践对城市发展的启示
评审标准说明
采用"三审三校"机制,重点考察:
主题契合度(30%)
创新性(25%)
语言表达(20%)
知识准确性(15%)
格式规范性(10%)
三、注意事项与避坑指南
原创性验证
投稿前需通过"查重星"等工具检测重复率,系统自动筛查相似度超过15%的作品。近三年内已发表内容不得重复提交。
附件完整性
必须包含:
原创承诺书(官网下载模板)
单页式作者简历
3张与主题相关的原创手绘/摄影作品
退稿处理机制
非原创作品将在24小时内收到系统通知,重复提交者将纳入黑名单。已入选作品需配合完成版权登记手续。
北京冬奥组委征文活动通过多元化主题设置,构建了覆盖文化传承、科技创新、生态保护的全维度创作框架。其特色在于:
建立"全球征集-专业评审-成果转化"的完整生态链
设置跨领域主题鼓励跨界创作
实施动态更新机制,每季度发布新选题方向
提供作品出版、展览、国际传播等后续服务
开通多语种投稿通道,包含中英法俄西等6种语言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Q1:是否接受联合创作?
A:支持2-5人团队投稿,需指定主创人员并注明分工。
Q2:电子投稿是否需要打印件?
A:初审通过后需补交纸质版(含骑缝章),数量按入选作品数提交。
Q3:海外作者如何提交材料?
A:可通过DHL寄送原件,或使用Wetransfer传输大文件,保留物流凭证。
Q4:获奖作品版权归属?
A:作者保留署名权,冬奥组委拥有全球范围内非商业使用权。
Q5:往届获奖者可否重复投稿?
A:允许更新创作,但需在文末注明"基于202X年作品修订"。
Q6:是否提供创作指导?
A:官网设有"冬奥创作云课堂",每月更新写作技巧与案例解析。
Q7:作品展示渠道有哪些?
A:优秀作品将出现在:
冬奥主题数字博物馆
奥组委官方社交媒体专栏
"冰丝带""雪如意"场馆展示区
Q8:评审结果如何通知?
A:采用分级通知制:
复选作品:邮件发送《入围通知书》
入围作品:电话沟通后寄送《入选证书》
量产作品:举办线下颁奖典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