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多维动员体系构建
建立"三级联动"组织架构,通过工会主席办公会制定《冬奥职工服务实施方案》,组建由23名劳模组成的专项工作组,开发线上报名系统实现需求精准对接。创新设立"冬奥服务积分制",将参与活动与评优晋升挂钩,累计发放电子勋章1.8万枚。
二、精准服务保障升级
打造"四维服务矩阵":1)设立冬奥主题职工之家,配备智能健身设备42套;2)定制冬奥主题健康礼包,包含运动护具和冬奥主题保险;3)组织冬奥技能培训28场,涵盖冰壶裁判模拟、雪地急救等实用技能;4)建立职工诉求响应机制,24小时内解决服务需求127项。
三、沉浸式宣传创新
开发"冬奥知识闯关"小程序,累计学习人次突破50万。举办"我与冬奥"主题摄影展,收到职工投稿作品2300余幅。创新开展"工会的冬奥时刻"微纪录片项目,拍摄职工服务故事12集,全网播放量超800万次。
四、长效机制建设
建立"冬奥服务案例库",收录典型案例45个。制定《大型赛事职工服务操作手册》,形成包含7大模块、32项细则的标准流程。与冬奥遗产运营方建立合作机制,确保冬奥场馆常态化服务职工。
本次工会冬奥职工服务活动通过系统化组织、精准化服务、创新化传播,成功打造了职工服务大型赛事的新范式。数据显示职工满意度达96.8%,技能培训转化率提升40%,形成"服务赛事-提升素质-促进发展"的良性循环。建议后续重点加强数字技术应用,建立职工服务需求动态监测系统,持续优化服务供给。
问答精选:
Q1:工会如何平衡赛事服务与日常工作?
A:建立弹性工作制,采用错峰服务、远程协作等方式,确保服务不误工。
Q2:普通职工如何参与冬奥主题活动?
A:通过工会APP提交意向,参与培训、志愿服务或创意作品征集等模块。
Q3:服务效果如何量化评估?
A:设置满意度调查、技能认证通过率、服务需求响应时效等核心指标。
Q4:如何避免服务形式化?
A:实行服务项目票决制,建立职工代表监督机制,定期开展服务效果回访。
Q5:如何延续冬奥服务经验?
A:将服务标准转化为日常工会工作模板,每年开展服务创新案例评选。
Q6:特殊岗位职工如何获得支持?
A:针对安保、运维等岗位定制"冬奥特别保障包",包含心理疏导和应急培训。
Q7:服务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
A:初期存在信息传递滞后问题,后期通过建立职工服务大数据平台有效改善。
Q8:如何激励职工持续参与?
A:推行服务积分兑换制度,积分可兑换培训资源、健康体检等实际福利。